新型炭材料人物訪談 | 第十七屆中國炭素杰出成就獎—劉洪波教授
- 分類:行業百科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2-22 13:14
- 訪問量:
【概要描述】10月14日至17日,第十五屆全國新型炭材料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行。會上,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洪波教授被授予“第十七屆中國炭素杰出成就獎”,以表彰其在炭材料領域所作的杰出貢獻?!爸袊克亟艹龀删酮劇笔俏覈坎牧项I域的最高學術獎勵之一,旨在獎勵長期在炭素領域工作并為我國炭材料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優秀科學家、教授和工程技術專家。該獎兩年頒發一次,年均一人獲獎。
新型炭材料人物訪談 | 第十七屆中國炭素杰出成就獎—劉洪波教授
【概要描述】10月14日至17日,第十五屆全國新型炭材料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行。會上,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洪波教授被授予“第十七屆中國炭素杰出成就獎”,以表彰其在炭材料領域所作的杰出貢獻?!爸袊克亟艹龀删酮劇笔俏覈坎牧项I域的最高學術獎勵之一,旨在獎勵長期在炭素領域工作并為我國炭材料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優秀科學家、教授和工程技術專家。該獎兩年頒發一次,年均一人獲獎。
- 分類:行業百科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2-22 13:14
- 訪問量:
10月14日至17日,第十五屆全國新型炭材料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行。會上,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洪波教授被授予“第十七屆中國炭素杰出成就獎”,以表彰其在炭材料領域所作的杰出貢獻?!爸袊克亟艹龀删酮劇笔俏覈坎牧项I域的最高學術獎勵之一,旨在獎勵長期在炭素領域工作并為我國炭材料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優秀科學家、教授和工程技術專家。該獎兩年頒發一次,年均一人獲獎。
人物簡介
劉洪波,男,1958年3月18日出生,中共黨員。1974年高中畢業于湖南省郴縣第五中學,1982年本科畢業于湖南大學炭素材料專業,1987年碩士畢業于湖南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1995年博士畢業于湖南大學材料學學科?,F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炭石墨材料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技術開發。兼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碳-石墨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炭素材料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石墨產業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石墨及石墨材料專業委員會理事會常務理事。兼任《新型炭材料》、《炭素》、《炭素技術》和雜志編委。1995年被評為機械部青年科技專家,1997年批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陡吣A刻坷w維連續長絲及新型炭纖維石墨化設備》1995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ZGJ-26X-100型中頻感應燒結爐》1996年獲司法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50余篇,獲中國發明專利10余項。
人物專訪
Q: 石墨素有"黑金"的美稱,石墨新材料已成先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您目前重點關注等靜壓石墨和石墨負極材料,是如何結緣的?
我在湖南郴州一個石墨礦里長大,從小就跟天然石墨打交道,大學讀了炭素材料專業之后也一直從事這個行業。當時的炭素材料專業是一個很冷門很小的專業,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科研氣氛還不是很濃,那個時候主要以培養人為主。我大學畢業后,又在同一個學校攻讀了碩士、博士學位,一直從事碳材料領域的研究。前期是做石墨層間化合物,博士期間做了一些碳纖維石墨化方面的研究,獨立工作以后開始關注等靜壓石墨和石墨負極材料。
為什么我會選擇這兩個方向?因為我們學校培養了很多的碳素專業的學生,國內炭素企業里的主要技術力量基本上都是我們學校培養的,由于與企業的交流特別多,所以在傳統碳材料領域中,我選擇了細結構等靜壓石墨。它是按照傳統工藝來生產的,但力學性能是傳統碳材料中最好的,而且也適合在學校里做。因為實驗室的小樣品也具有代表性,做出來的結果可以指導生產,而且等靜壓石墨的用途特別廣。目前來講,國內等靜壓石墨跟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們現在還在努力提高產品性能。石墨負極是我博士畢業后開始的研究方向,最初做的是與此相近的超級電容活性炭,到現在一直做了有二十幾年,有些產品已經形成了商業化生產。
Q: 最近大家在限電,您認為限電對中國的石墨負極和石墨化產業有沒有影響?
限電的原因之一是近年來國內石墨電極和石墨負極的生產規模增長過快,而現有技術和裝備下的石墨化電耗太高。為了降低電耗成本,國內石墨電極和石墨負極生產企業集中選擇在電價較低的地區進行石墨化處理,對相關地區的碳排放造成很大的壓力。我認為限電是個好事,不僅對石墨電極和石墨負極的盲目擴張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有利于石墨化技術的進步。因為電價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很重要的因素,通過限電促使電價逐漸趨于相對平衡,使大家處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競爭,反而更有利于技術的進步。我現在做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與企業合作開發連續石墨化技術與裝備。采用連續石墨化可以大幅降低電耗成本,在電價較高的地區也可以生產,因為綜合成本可能更低。
Q: 你覺得哪些行業變革是你覺得印象最深刻的?
我覺得行業變革比較大的是碳纖維,我們國家大概最早從60年代開始研究碳纖維,70年代開始國家立項,但是幾十年下來碳纖維的性能和產量一直上不去。在計劃經濟那個年代,原材料、紡絲在不同企業完成,我們碳素企業只做后面的熱處理,相互之間雖有聯系但信息反饋滯后。而現在從原料的合成一直到紡絲、后續熱處理全部在一家企業完成,可以把不同知識背景的技術力量集中到一起來攻關,便于協調和統籌。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日本的碳纖維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跟它相比差距很大,最近十幾年我們不能說完全趕上它,但至少我們提高很快,這是我們行業里面一個大的變革。
在新型碳材料中,我覺得碳納米管、石墨烯的發展開拓了人們的眼界,特別是碳納米管。碳納米管剛出現的時候,很多人不了解納米的概念,因為那個時候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微米尺度上。碳納米管出現后,人們開始關注納米材料的研究了,因此碳納米管的出現對于推動碳材料和其他的相關納米材料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當然我自己的研究工作也隨著進入到碳納米材料領域,包括碳納米管以及后來出現的石墨烯,但是我的研究工作更多地關注應用方面,主要做一些應用技術研究。近年來的“唯論文”確實給應用技術研究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因為很多研究生都不愿意從事不好發論文的應用技術研究工作。實際上,高水平的論文要有人發,應用技術研究也要有人做,不能夠什么都“全民皆兵”。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做基礎研究或是應用技術開發,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從事的方向上努力取得成績,就能夠推動行業的進步。順便說一句,我們還要響應國家的號召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支持國產優秀期刊。像我們的新型炭材料雜志,就辦得很有水平。
Q: 您認為目前比較熱門的石墨負極材料遇到的瓶頸是什么?該產業未來重點發展方向是什么?您對未來中國鋰電和負極材料產業的發展有何期望?
石墨負極分兩種,一種是天然石墨、一種是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容量較高、成本較低;人造石墨容量稍低一些,但現在熱處理溫度提上去后容量也提高了,而且人造石墨的循環性能比較好,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較高。未來石墨負極材料的發展更多的是應用在動力或儲能電池領域,天然石墨現在遇到的瓶頸更多一些,主要問題是如何通過調整結構來提高它的循環性能,而且在結構改性工藝過程中不能過多地增加成本。人造石墨的瓶頸主要是剛剛講到的石墨化成本過高的問題,因為它必須要經過3000度左右的超高溫處理,現在沒有更好更經濟的辦法能夠讓它從非晶態的結構轉化到晶態的結構,只有靠電來加熱,而結構性缺電對我們國家來講又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其實中國現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壓力還是很大的,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通過走出去,反向輸出石墨負極材料生產技術,減少人造石墨負極在我們國內的生產規模。當然我們自己內部還是要注重提高節能降耗的水平,特別是發展連續石墨化工藝來降低成本。我認為在五年內,連續石墨化會有一個大的突破。
Q: 《新型炭材料》作為國產老牌優秀期刊為炭材料及其分支學科的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及邊緣學科領域做出極大貢獻,您作為期刊編委其心得體會是什么?
《新型炭材料》作為一份老牌優秀期刊,我們是伴隨著它一起成長起來的,早期是油印本,再之前主要翻譯國外的文章?!缎滦吞坎牧稀钒l展到現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對期刊傾注了很大的心力。期刊目前選登的文章非常好,印刷質量也非常高,在國內期刊中的影響力非常大,特別是在材料類期刊中一直名列前茅,當然這也取決于我們碳材料的快速發展。期刊很早就開始組織學術會議,把全國與碳素相關的人員都凝聚起來,既促進了期刊的發展,也促進了這個行業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我長期擔任編委,感覺這個期刊審稿非常嚴格,編委都非常熱心非常敬業。我們都希望把期刊做好,自己也跟著期刊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Q: 新型炭材料學術研討會已歷十五屆,此次的會議的主題是“魅力炭材料、助力碳中和”,從您的理解新型炭材料的最大魅力是什么?新型炭材料從哪些方面如何能更好的助力碳中和?
我覺得碳材料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是處于不斷發展中的,不斷有新的結構或產品出來,讓人眼前一亮。碳材料最大的特點是其結構多樣性,不同的結構會有不同的性能。比如多孔碳對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很大的作用;碳材料中的一些缺陷以及與其他材料構成的異質結在二氧化碳催化轉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碳材料在助力碳中和的過程中,應該會成為一個主力軍。
Q: 此次您獲得中國炭素杰出成就獎有什么感想和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覺得炭素杰出成就獎對我們在國內從事碳材料研究的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可以激勵大家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雖然長期從事碳材料相關的工作,但真說不上哪一個工作是特別的亮點,只是努力去做對碳材料發展和行業有益的事情,這些工作能得到同行專家的認可,自然非常高興,但也頗感難以承受“杰出”之重。說到經驗或體會,我覺得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首先應該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把學生培養好,其次就是應該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了解行業里有什么技術需求,去和他們一起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貢獻給企業,讓企業來實現,從而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我這些年一直在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把新材料的一些理念和技術應用于傳統行業里,又把傳統的成熟的技術和工藝用到新材料的開發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起了很好的效果,對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主要跟我的經歷有關,我在學校工作理論基礎掌握多一些,我的學生在產業一線很多具體的技術他們比較清楚,所以我們之間可以很好地交流合作,我有什么特別細節的技術不清楚就問他們,他們理論上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聯系我。我總覺得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碳材料現在成了熱點,這是時代給了我們一個好的機會。
Q: 未來五年里,我們應如何做好準備,迎接石墨新材料領域的機遇和挑戰?
首先,我們在碳材料領域的前沿研究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在關鍵基礎材料的研究方面還有一點差距。性能可能就差那么一點,但就是很難突破,主要原因就在于現在絕大多數的傳統炭素企業都缺乏自己的研發機構,而高校對這些石墨新材料的關注度又不夠。我經常對炭素企業的領導說,企業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研發隊伍,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如果隊伍不足,可以與高校聯合一起來做研發。而且不要一窩蜂地追熱點,我們有那么多從事炭石墨材料生產的企業,可以差異化配置資源,協同攻關,共同推動發展。政府應該要引導一下,因為有些技術確實成了對我國“卡脖子”的問題,而我們的企業應該關注人才、培養人才來解決這些“卡脖子”的難題。此外我們目前在石墨新材料領域的前沿研究仍然缺乏有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的研究工作,應該沉下心來,不受外界多種因素的影響,真正做出一些原創性的有較大影響力的成果,去引領石墨新材料未來的發展。
摘自:先進電池產業集群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全國服務熱線:
營銷總監:183-5379-9166
人資企管:157-5370-6899
郵 箱:sdydxcl@163.com
網 址:www.sdydxcl.cn
梁寶寺基地:山東省嘉祥縣梁寶寺鎮紅旗路路北
園區基地:山東省嘉祥縣化工產業園益大路1號
Copyright ? 2022 山東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魯ICP備2021039281號